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学科研 > 

(lolibrius.com)构建“引外助内”的共建机制

三界中学 2023-03-19 06:54:17 【教学科研】 134人已围观

简介[摘要]全球范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学界对高等教育本土国际化的新思考,混合式教学也成为疫情后高等教育的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至今,混合式教学这一概念历经了技术应用阶段、技术整合阶段和“互联网+”阶段。疫情暴发以来,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掀起了一阵热度,并已成为横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域的教育新形态。Goodyear认为,混合式教学不仅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更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3];Picciano认为,混合不仅指面授和远程学习相结合,更主要是包括多模态活动、工具和方法以取得预期的学习结果[2]。本文的混合式教学以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通过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完成社会交互和协作,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混合式教学是实现本土国际化双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本土国际化使在校生能获得公平享有国际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Z大学根据疫情下的应急远距离教学[2]总结教学经验,开创了“外方线上授课,中方线下助教”的“双语双师”混合式教学模式,打通空间壁垒,使国际化教育普惠本土学生。通过探索本土国际化双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学生线上线下的学习自主性和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之成为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专业人才。

而不同教师教授同一门课程(如图3),除《品牌设计基础》外,其余课程评教分数均有近两分的上升,其中《字体设计1》课程达到了最高评教分90.28分。

双师教学离不开中外师资团队共筑。通过借助外方合作大学的优势师资与行业导师资源,构建“引外助内”的共建机制,打造本土国际化“双师型”教学团队。引进外方合作大学多名双师型教师和行业导师作为专聘教师,带领Z大学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青年教师,建立远程和跨境合作的基层教学组织,实施外教+助教“帮-辅-带”、中外专业负责人例会、中外教师集体备课等协同机制,锻炼打造一支中外深度融合、结构合理、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教师团队开设中英双语专业课程,外方教师兼具专业技能与行业技术,并拥有丰富的线上远程授课经验及混合式教学授课经验;中方助教团队全部具备双语授课能力,混合式教学授课经验丰富,且多数助教为专业教师。

(五)双师授课评教结果分析总结

(二)以中方助教为维度对双师授课评教数据进行分析

经统计,发现词频最高的两个名词是“作业”(10)和“反馈”(10),且评价皆有正反向,说明学生最重视的环节是课后作业和反馈评价。助教要留意学生是否清楚外教作业要求,注意收集学生对作业的反馈,包括难度、作业量,以及学生是否能在课堂和课后得到及时有用的反馈。根据词条“英语/双语/非母语”(7),语言能力仍是学生建构知识的障碍之一,需要助教在课堂上予以关注和引导。值得一提的是,有学生在评语中提到助教并进行评价。可见,助教在双师授课中可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和外教的评价。

[3]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21,36(03):13-24.

[1]张伟,刘宝存.在地国际化: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走向[J].大学教育科学,2021(03):10-17+120.

参考文献:

(lolibrius.com)构建“引外助内”的共建机制

(二)师资队伍是双师混合式教学的核心主体

图4:本土国际化双师混合式教学管理模型

相关文章

标签云